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高考考试语文要增至200分, 文言文分值占一半!” 这个政协提案会让语文难上加难吗?

   日期:2024-12-17     来源:www.diusong.com    浏览:493    
文章简介:语文原本是高考考试各科中区别度不大的一门,但近年来“高考考试语文要增加困难程度”的消息不绝于耳。或许不少同学都听过新版语文教程主编说过的“狠话”—— “语文高考考试最后要达成让15%的人做不完!” “阅读文章具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还专找...

语文原本是高考考试各科中区别度不大的一门,但近年来“高考考试语文要增加困难程度”的消息不绝于耳。或许不少同学都听过新版语文教程主编说过的“狠话”——

“语文高考考试最后要达成让15%的人做不完!”

“阅读文章具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还专找让考生想不到的范围,对女孩特别不利。”

”高中语文课程或有颠覆性的变化,要学生模仿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写戏剧。”

“统编本语文教程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念书’为要。新教程专治不念书。”

“考试倒逼你念书!”

假如这类话已经把阅读功底不够的高中生特别是部分理科生吓坏,那下面这个消息估计会让更多同学“崩溃”。近期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主委吴志明拟向会议提交《关于加大文言文在高考考试中的比重的提案》,则建议将高考考试语文的困难程度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吴委员建议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古汉语的考试内容,在中考、高考考试时,将语文学科的满分提升至200分,并逐年增加古汉语在中、高考考试中的分值比重,最后使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比重达到1:1。

除此之外,吴委员建议在现有学校语文学科中分设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由古汉语专家牵头编制标准教程并拟定考核标准。使学生达到会背诵、知典故、能通用的程度。

至于提出以上建议的原因,吴委员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哲学思想,还是文化经典大多用文言文来予以表达和记录,假如想要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让学生熟练学会文言文才行,考试则是必不可少的指挥棒。”

“作为中国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字和文化,假如不可以传承,一定容易断层。”吴委员觉得,弘扬中华出色传统文化是全社会的事,一定要从娃娃、学生抓起,不只在课程设置上有所偏向,更要以考试作为原动力和目的,才能有效推进文言文。

理想非常前凸后翘,现实非常骨感。这份提案的初衷是好的,但仅凭增加考试内容和困难程度,能否让高中生“爱”上文言文,还真不好说。近两年,依据有关机构针对初中生的多项调查报告显示,占相当比重的学生对文言文都“不有兴趣”,他们给出的答案一般是“非常难”、“没用”。

但这毕竟是全国政协委员向会议提交的提案,一旦被正式确定下来,就要进入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程序。转至教育部后,无论采纳与否,教育部都要给出明确、详细的正式回话。要了解,教育部近年来很多重大政策的颁布,如中小学生减轻负担、普及高中教育、加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近视防控等,都是由人大代表议案或政协委员提案推进的。

所以,这份提案反映的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决策层、专家层,对加强高考考试语文学科困难程度和区别度,提升古诗文考查比重的倾向性建议。

这种倾向不只会干扰实行新高考考试后语文学科的内容改革,对目前的高考考试命题也会产生肯定的影响。那样,2019、2020年的语文高考考试考试试题,会提升困难程度或大幅增加文言文考查比重吗?

依据已经公布的考试大纲,题型结构和考查内容应该不会有大改变,但下面这8项变化,今明两年的高考考试生们必须要引起高度警惕!

变化一

命题将愈加重视阅读量及阅读速度

题量会增大

高考考试命题愈加重视阅读量,愈加重视阅读速度。五年前,高考考试语文试题面大概是6000-7000字,目前已经到8000-10000字。2017年比2016年,2018年比2017年,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阅读量大,文字量非常大。假如学生一直刷题,阅读速度非常慢,没办法一目十行,如此是不可以的。

学生要掌握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也就是“1+X”。譬如说一篇古文用60%的时间去学习,剩下的时间就要去接触更多的古文。还要学会一些阅读办法,如中轴线、不动唇、不指读等等。

变化二

命题所依靠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伴随高考考试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考生应广泛念书,多关注社会,不可以处处围绕考试,只读那样一个小的范围。

以后的阅读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学生需要扩大阅读视线,考试几乎没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2018年高考考试还选入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建议多读《中国新闻周刊》《新华文摘》等有肯定深度的时政类杂志。

变化三

入门知识考查将加大

近几年高考考试把入门知识,尤其是字音字形放到阅读当中来考。因为有的文本的限制,有的词出的很容易了。这样一来,有的学生便不重视入门知识了。但加大入门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考考试中入门知识的考查还会要加大,估计或许会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增加一些困难程度。

变化四

愈加重视信息筛选处置能力

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为何目前那样看重检索能力的练习?由于目前是信息社会,有太多信息需要去辨认。这类年高考考试语文在强化检索能力的考查,这是符合年代进步需要的。所以在复习中,学生要多进行检索阅读练习。考查检索能力一般看你在阅读过程中能否排除定义干扰,能否提取新的信息。特别在实用文阅读中,基本都含有定义干扰这一特征。

 

如下文注入的“定义干扰”,就是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能否在短期筛选信息。

【题例】

辣,大家都很熟悉,不少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由于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期内让人高度开心,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大家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类开心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类开心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类开心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类开心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肤释放出来

短短几行字,就出现了多巴胺、内啡肽、辣椒素这类复杂定义,四个选项也有意进行定义干扰。这种题目就是考思维能力,要考生可以尽快速排名除干扰信息,抓住核心信息。所以大家老师光给学生讲办法还不够,要学生平常阅读得多,对文字慢慢心里有定数,学生不慌了,才能完成题目。

另一个变化就是考逻辑思辨。这也是大家传统语文所缺少的,新课标也会注入。将来,高中语文也专门有逻辑思维这块内容。20世纪50年代是要学逻辑的,但后来没了,目前重新看重起来,是由于当今社会太不讲逻辑了,网上掐架的人打了半天都不了解对象是哪个,完全没逻辑。

变化五

有意识考查念书状况,包含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比如《堂·吉诃德》《红楼梦》《乡土中国》等整本书的阅读推进,这部分的分值还会提高,目前还在研究中。

作为命题者还是期望真的爱念书,喜欢念书的人真的出来。所以对名著的考查看重程度不会有变化,但考查内容会有侧重。简单的说就是,1、考你读了没?2、考你了解了多少?3、你在阅读过程当中,有多少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

考生假如对名著有深入的阅读,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样肯定可以应付现代的高考考试。

变化六

文言文考试变化最大

目前古诗文在新教程里面变化最大,小学古诗文占比到30%,但真的考的没那样多;初中占40%,实打实。高中占50%,事实上超越50%。

 

我倡导文言文学习也要1+X,学一篇课内古文,然后配上4、五篇课外古文,似懂非懂地泛读,能基本上读下去就读下去。没这个量,他就语感出不来,目前文言文的考试非常重视考情景下的用法,就是语感。

 

另外,目前文言文押题是押不动的,这几年文言文的阅读题,绝大多数都是历史,而且有时候出人物传记,传记具备情景性。2015年,全国卷出的是宋史里《来护儿传》,2016年又是宋史《曾公亮传》,2017年又是宋史《谢弘微传》。今年则有《晋书》、《后汉书》。注意,出的题都是有情节性的,让考生放在情境中判断、研究,一般占分19分。

 

断句和翻译是最可以考查文言文阅读水平,平常需要多训练,多看古书。虚词、动词常识性的考查,相对降低。老师可以把古书印出来给高中生看一看,让他们感受是什么样子的,给他们信心。大家要非常看重断句,这是文言文占分最重,也是最难的部分。

除此之外,这两年高考考试语文还增加了对古时候文化知识的考查,将来也将会持续下去。这方面需要依赖学生自己见多识广,这类题目困难程度也不大,但就靠平常积累,这类题目正好是拉分项。

 

高中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首)

新教程在古诗文背诵方面对学生的需要更高。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目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升了学习需要。

变化七

题型和各类题搭配的改革

更重视综合性

题型变化不是非常大,但将来可能出现重视综合性的考查。以往同一试题中几个板块彼此分散隔离,甚至同一个考试试题中几个小题也缺少联系,将来可以改为从一个(组)材料中同时引发五六个题,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在同一个语境中去解决词汇、名句填写、文学知识、内容理解辨析等问题。

 

2018年高考考试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型和赋分和平常差不多,但它出现新变化——随文设点。随文设点,考语境中的对错,练习语感。不是单句考成语、病句,而是随文设点,需要从文章自然段中来看成语、病句是不是存在,逻辑有没问题,这个困难程度增加了。事实上也给一线教学提出新的思路:重视情景化。考的是语境中的对错,是需要语感来判断的。

默写也在一个语境中出现。增加对语感或者语用是不是“得体”的考查。如“的,得,地”等之类的考核。任务指令,规定写作的范围与针对性,多维度比较中说理。

变化八

高考考试作文要看重议论文

但不可以舍弃叙事文,还要“预防套题”

2018年的上海作文题好,有思辨力。作文题要有一些平衡,既照顾到体现年代性,又要充分考虑命题的科学性,要有适合的困难程度、区别度、信度、效度的考量。目前这种作文题非常难达到这几个“度”的调试统一。

2018年全国卷的作文题遭到批评不少,今年应该有所改变。目前高考考试作文命题主要任务就是围剿押题套作,所以考生不要舍弃记叙文。假如学生都写小社论,是不可以的。记叙文才是最能练习人的语言能力。

 

高中一年级放开写,充分抒发个性,让写作练脑,成为有趣好玩的事情;高中二年级收拢一点,根据文体、一般写作技能或者主题来分专题练习。应当特别重视议论文学习,如前面说的,往理性思辨靠拢;高中三年级主如果应考,可以有的方法,包含怎么样防止容易见到的写作弊病。

怎么样迅速提高语文成绩?

1、回归基础,该背的考试大纲45篇古诗文需要要一字不落的拿下。大家做过统计,但凡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这个分都能拿满。这道题的区别度最好,所以绝对不可以忽视。


第二,要关注时事和社会热门。如此大家写作的时候有素材。不少现代文的文本取材于目前的社会热门,并以此做为命题材料的背景材料来考。假如对材料熟知,考场上进入情境就非常快。


3、文言文固然看着非常难,但文言文考的常识相对固定。假如考生认真地把课本的文言文和近几年高考考试题中的文言文文本,包含一些水平最好的模拟试题中的文言文文本一字不落的翻译准确,应付高考考试的文言文不会有太大问题,所以文言文是可以迅速上分的。


4、写作虽说是一个长线项目,但假如大家可以把一些题目做认真的剖析,了解每种题目大概有哪些样的素材和哪种看法可以去应付,平常的积累和筹备的素材都是用得上的,考场上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平常的积累和素材跟题目去做对应。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